舉重運動發展概況

舉重運動的定義與特質

舉重運動是指在一定規則之下使用槓鈴器材進行鍛鍊和比賽的競技。其特質是在進行肌力、速度、平衡、柔軟性及心肺功能的綜合體能訓練。

舉重運動發展概況

舉重運動是一種很古老的運動。古代為了訓練武士有過人的體力,舉重便是他們必要鍛鍊的項目。遠在兩千多年前就有關於舉重活動的記載。其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:漢朝以前是舉鼎,晉唐是翹關,明清是舉石墩。唐朝武則天還立下武舉,將翹關列入考試。從晉朝至清朝,舉重均列為武考項目。除了中國以外,國際上的舉重運動也有久遠的歷史,古希臘人透過舉重來訓練及測驗自己的體力;羅馬人也曾在棍棒的兩端綁上石墩來鍛鍊臂力;古代雅典的運動場上,還有一個大鐵球,只有舉得起這個鐵球的人,才有資格參加比賽。

近代舉重競技興起於18世紀末,最初盛行於歐洲。1896年第1屆希臘雅典奧運即有舉重項目之競技比賽。但此時的舉重競技並無級別之分,屬於角力種類,舉的動作也只有單手舉及雙手舉,並分別計算成績,只要舉起最多重量的選手就是冠軍。1900年第2屆法國巴黎奧運舉重競賽被取消。1904年第3屆美國聖路易奧運再列入舉重,仍不分體重級別,動作也只有單手舉及雙手舉。由於當時無完善的競賽規則,造成1908年第4屆英國倫敦奧運和1912年第5屆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無選手參加賽會再次取消舉重比賽。

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,往後6年也沒舉辦過世界舉重比賽。據國際舉重總會歷史委員會撰寫的《世界舉重運動史》記載:紐倫堡人卡斯佩爾貝格於1910年在法蘭克福體育遊戲博覽會上,首次展出圓盤式槓鈴,也稱貝格槓鈴。圓盤式槓鈴一直沿用至今,是世界舉重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。

1920年第7屆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恢復舉重比賽;並按體重輕重分5級比賽(羽量級60kg以下、輕量級67.5kg以下、中量級75kg以下、輕重量級82.5kg以下、重量級82.5kg以上),動作為單手抓舉、單手挺舉和雙手挺舉。至此舉重正式脫離角力種類。1924年第8屆法國巴黎奧運又將比賽動作增至5項,即原有的3項再加上雙手推舉和雙手抓舉。

1928年第9屆荷蘭阿姆斯特丹奧運,將原來的5項再改為3項,雙手推舉、雙手抓舉和雙手挺舉。這3項規定動作一直沿用至1972年(「奧運舉重三式舉法」即肇始於此)。1932年美國洛杉磯奧運,規定每一舉法得試舉三次,重量得逐漸增加。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我國首次參加舉重競賽。

在量級方面,1947年的世界舉重錦標賽,從5級増至6級,增加了雛量級(56公斤以下)。1951年的世界舉重錦標賽,又把原重量級的體重標準提升到90公斤以上,並增加了中重量級(82.5公斤以上到90公斤)。這樣7級別的方式也行使到1968年。1969年的世界舉重錦標賽,又增為9個級別,增加了蠅量級(52公斤以下)和超重量級(110公斤以上),並將重量級改為110公斤級。

推舉,由於易使運動員腰椎受傷,裁判的尺度也難以掌握,因此在1972年的第廿屆德國慕尼黑奧運會比賽後,便正式公布取消推舉。此後的國際賽(從1973年起),只有抓舉和挺舉兩種方式。此後競賽方式不變,但級別時有增加、變換。1977年第51屆世界舉重錦標賽,正式將體重級別的名稱改以重量稱呼,即以各體重級別之上限作為級別名稱,一直沿用至今。

2005年5月份世界青年舉重錦標賽開始IWF將2.5公斤倍數成績取消,改以1公斤倍數為成績。破紀錄方面規定亦更新,原規定抓舉挺舉項目成績在以0.5公斤倍數成績,總和以2.5公斤倍數成績自2005年5月世青賽起均改為1.0公斤倍數成績為新紀錄。

隨著男子舉重發展,女子舉重也於20世紀40年代起,逐漸盛行於歐美洲,1984年美國受國際舉重總會委託,舉行第1屆女子舉重賽,有12國參加。同年也在洛杉磯大會上審核通過新的國際舉重規則,將女子舉重正式列入比賽項目。1997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開會通過將女子舉重運動列入2000年第27屆雪梨奧運正式項目。

舉重級別之沿革(以世界舉重錦標賽年度區別)

男子組 1920以前 無級別之分
1920~1936 5個級別:60kg、67.5kg、75kg、82.5kg、+82.5kg
1947~1950 6個級別:56kg、60kg、75kg、82.5kg、+82.5kg
1951~1968 7個級別:56kg、60kg、67.5kg、75kg、82.5kg、90kg、+90kg
1969~1976 9個級別:52kg、56kg、60kg、67.5kg、75kg、82.5kg、90kg、110kg、+110kg
1977~1992 10個級別:52kg、56kg、60kg、67.5kg、75kg、82.5kg、90kg、100kg、110kg、+110kg
1993~1998 10個級別:54kg、59kg、64kg、70kg、76kg、83kg、91kg、99kg、108kg、+108kg
1999~2018/10 8個級別:56kg、62kg、69kg、77kg、85kg、94kg、105kg、+105kg
2018/11起 10個級別:55kg、61kg、67kg、73kg、81kg、89kg、96kg、102kg、109kg、+109kg

1987~1992 9個級別:44kg、48kg、52kg、56kg、60kg、67.5kg、75kg、82.5kg、+82.5kg
1993~1998 9個級別:46kg、50kg、54kg、59kg、64kg、70kg、76kg、83kg、+83kg
1999~2016 7個級別:48kg、53kg、58kg、63kg、69kg、75kg、+75kg
2017~2018/10 8個級別:48kg、53kg、58kg、63kg、69kg、75kg、90kg、+90kg
2018/11起 10個級別:45kg、49kg、55kg、59kg、64kg、71kg、76kg、81kg、87kg、+87kg

為使舉重運動向下紮根並更蓬勃發展,亞洲舉重總會(後稱AWF)於1999年起辦理亞洲青少年舉重錦標賽;國際舉重總會(後稱IWF)於2005年起亦將活動參賽的組別增列17歲以下青少男及青少女組,並於2009年開始辦理世界青少年舉重錦標賽,2010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亦將增辦世界青少年奧林匹克運動會,這些措施在在顯示「只要訓練方法得當」,舉重運動並不會造成選手的成長問題。


青少組級別自2005起統一級別:

至2018/10止 8個級別:50kg、56kg、62kg、69kg、77kg、84kg、95kg、+95kg
2018/11起 10個級別:49kg、55kg、61kg、67kg、73kg、81kg、89kg、96kg、102kg、+102kg

至2016止 7個級別:44kg、48kg、53kg、58kg、63kg、69kg、+69kg
2017 ~2018/10 8個級別:44kg、48kg、53kg、58kg、63kg、69kg、75kg、+75kg
2018/11起 10個級別:40kg、45kg、49kg、55kg、59kg、64kg、71kg、76kg、81kg、+81kg

比賽動作之演變

1896~1919 二項 單手舉、雙手舉
1920~1923 三項 單手抓舉、單手挺舉、雙手挺舉
1924~1927 五項 單手抓舉、單手挺舉、雙手抓舉、雙手挺舉、雙手推舉
1928~1972 三項 雙手抓舉、雙手挺舉、雙手推舉
1972~迄今 二項 雙手抓舉、雙手挺舉

2017年國際舉重總會技術規則修訂:

1、因應兩性平等議題,女子組量級將增加為8個量級,和男子組相同。

社會女子組/青年女子組新增後量級如下:

48kg, 53kg, 58kg, 63kg, 69kg, 75kg,90kg, +90kg。

青少女組新增後量級如下:

44kg, 48kg, 53kg, 58kg, 63kg, 69kg,75kg, +75kg。

國際舉重總會賽事將於2017年1月1日起適用新的量級。

2、為使賽會讓人易解且更具競爭力,取消體重的優勢;同量級比賽試舉重量相同時先舉者名次在前。(即先舉先贏,原規則6.8.2體重優勢取消)